2023-03-11 01:30:22 | 中职招生网
1.我省什么时间开始新高考改革?
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继上海市、浙江省后,我省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自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即从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新机制。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还有北京市、天津市、海南省。
2.新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是从2020年开始,我省夏季高考招生录取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3.统一高考的科目及考试安排有何变化?
自2020年起,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
语文、数学科目考试于每年6月份按照国家统一高考时间进行。外语科目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其中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取最高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安排在6月份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取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考生的外语科目考试成绩由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考试成绩相加组成。条件成熟时,增加口语测试并采用机考方式进行,外语科目考试适当增加听说部分成绩的比重。
4.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哪些科目?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自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
合格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4个科目。
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条件成熟时,可纳入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专业招生对等级考试科目的要求,在上述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通俗地叫做“6选3”。学生所选等级考试科目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合格者不得作为等级考试科目。
5.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时间有何规定?有几次机会?
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每个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
2017级学生最早在高一下学期末开始参加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可从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5个学科中自主选择科目参加考试;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等4个学科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时间不得早于高二上学期;技术类科目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时间不得早于高二下学期;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时间为高三上学期末和下学期的4月份。
在校期间如有未达到合格要求的合格考试科目,允许其在离校两年内继续参加合格考试。
6.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有何规定?有几次机会?
2017级学生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6月份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其他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等级考试,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同时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等级考试只提供1次考试机会。等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7.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成绩如何呈现?如何使用?
合格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春季高考高(专科)专录取的主要依据。
学生在校期间因未通过合格考试而没有取得毕业证书的,离校2年内可继续参加有关科目合格考试,考试成绩作为核发毕业证书的依据。
其他考生合格考试科目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可认定为具备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学力,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山东省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学力认定证明》,由各市教育局核发。
由外省转入的学生,已在外省参加合格考试的科目,由转出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我省审核认定。学生转出到外省,由我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为其出具学业成绩证明。
8.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成绩如何呈现?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按照等级计分: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在外省取得的等级考试科目成绩无效,需在我省重新参加考试。
9.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是什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为依据。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和选修1(2018级以后称为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
合格考试的目的在于坚持基础性,检测全体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级考试的目的则是突出选择性,在强化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特长,促进个性发展。
10.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科如何组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个学科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与现行学业水平考试基本相同,均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9个学科的试卷分值均为100分,60分为合格。语文学科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他8个学科均为90分钟。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此套教材也成为我国第一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传统文化教材。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课程实施情况如何?作为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山东样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让我们一起关注。
消除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中职招生网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迄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仍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然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新一代孩子们心中,并不简单。
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感受怎样?有47.77%认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不足”,42.01%认为“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24.91%认为“学生没有兴趣,缺乏热情”,16.36%认为“家长怕影响课业不支持”……2016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1.3万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情况“摸底”,调查结果并不乐观。
尽管不少地方和学校也有开展诵读经典、校本课程、非遗文化展等,但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问题仍然凸显。“我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就有不少困惑,如内容重点是什么、科学性如何把握、师资如何配置与培训,还有课程定位、课程性质、学习形式等。”山东枣庄十五中校长邓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散乱化就是传统文化教育不系统、无组织,学校往往各自为政,热情有余而成效不足;碎片化就是教学时间不确定、教学内容随意化,呈现“散点碎片”形态;知识化就是把浸润教育变成了知识灌输,知识量有余而入脑入心不足。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山东正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还有管子、墨子、荀子、孟子等文化巨子留下的文化遗产。山东理应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说。
而要走在前列,亟待突破发展瓶颈。“文化教育需要真正的以人为本,寻求更适宜的途径,让孩子心灵里蓄积文化的情感和情怀。只有通过生命感悟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种子,在一个个体的生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山东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义指出。
2016年,山东省教科院发出《关于推荐首批“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的通知》,确定了88所实验学校。数字国学体验馆、中华诗书画融合教育、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情境互动……一系列探索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先行先试。
生欢喜心,增加亲近感
翻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二年级)》第一课,是“大道至崇”。首先是“熟读精思”:“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摘自《论语·里仁》)”“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摘自《老子》第六十二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摘自《荀子·子道》)”每一段文言文之后,都有释义。
最后是“切己体察”,古人所说的“道”,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信仰和人生理想。
“关于学派选择,我们以儒家为主,兼采百家。”张志勇表示,课程内容坚持以原典为主,如儒家文化即以四书五经为主。“我们的课程教材不要离开原典的‘二手内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都不会作为主要内容出现。”
初衷十分美好,但有人也提出了疑问:经典相对晦涩,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开始研读,会不会难度太大,甚至造成厌学?一些课程会不会与现有语文、历史等内容重叠,造成重复教学?
针对难度问题,课程教材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来化解,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均不一样。在小学,重在培养学生“生欢喜心,增亲近感”,熏染培养传统礼仪规范;在初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能力;在高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理性认识,进而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重心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张志勇强调,因此不存在“替代”其他学科内容问题,“其他学科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传统文化课程旨在端正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
按照课时安排,义务教育学校每年级一册,每学期16课时;高中学校一二年级各一册,每学期18课时,共计4学分。“这都在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总课时中进行安排,不会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张志勇说。
教材和课程只是一个引子
有底气开创“全国第一”,山东已经做了10年的准备。早在2008年,山东就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将“传统文化”作为义务教育地方必修课程之一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2009年起,山东又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发了以弘扬优秀文化、塑造学生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课程,统一了课时开设要求,纳入地方必修课程管理。“全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审定通过了60余类地方选修课程,其中传统文化领域的课程占比逾六成。”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些年来,山东教育主管部门还联合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少年儿童书信文化系列活动、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等活动,这些活动多数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
“山东过去10年来的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张志勇介绍,为了储备师资,两年来,山东省教育厅支持山东省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加大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已培训教师3万人次。
4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山东枣庄十五中七年级学生陈晓雅意犹未尽地说:“我喜欢情景再现式的学习方法,我和同学效仿并感受古人,太有趣了!”“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滋养了性情,又培养了品德。我认为,死记硬背学不好传统文化,关键要理解,还要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学生黄家和补充道。
据悉,为了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枣庄十五中专门配置了3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职教师,并配备5名兼职教师和活动辅导员,成立了传统文化教研室。“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纳入教师工作考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其实施。”邓淇介绍。
“国民教育体系是传统文化教育最根本的阵地,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孩子对经典的领悟和感受可以受用终身。”在张志勇看来,教材和课程只是个“引子”,学校和家庭更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日常化,如晨诵、暮读等,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
【政策解读】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30问 1.为什么实施新一轮高考改革?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社会极其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高考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近年来,我省一直持续推进高考改革,特别是与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在科目设置、考试模式、招生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政策解读】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高中学生40问 1.我省什么时间开始新高考改革?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继上海市、浙江省后,我省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自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即从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新机制。第二
【政策解读】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高中学生40问 1.我省什么时间开始新高考改革?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继上海市、浙江省后,我省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自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即从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新机制。第二
【政策解读】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高中学生40问 1.我省什么时间开始新高考改革?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继上海市、浙江省后,我省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自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即从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新机制。第二
【政策解读】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高中学生40问 1.我省什么时间开始新高考改革?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继上海市、浙江省后,我省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自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即从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新机制。第二
【政策解读】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高中学生40问 1.我省什么时间开始新高考改革?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继上海市、浙江省后,我省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自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即从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新机制。第二
【政策解读】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高中学生40问 1.我省什么时间开始新高考改革?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继上海市、浙江省后,我省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自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即从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新机制。第二
【政策解读】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高中学生40问 1.我省什么时间开始新高考改革?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继上海市、浙江省后,我省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自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即从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新机制。第二
2023-07-06 11:29:03
2023-07-18 21:06:35
2023-07-21 04:10:44
2023-06-28 16:55:13
2023-08-14 16:31:56
2023-08-02 00:51:44